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开发
双特异性抗体(简称 “双抗”)是治疗性抗体领域极具创新性的分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可同时靶向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简称 “单抗”),双抗能实现天然抗体难以达成的功能,如免疫细胞重定向、双信号通路协同阻断等。凭借更强的靶向性与治疗效能,双抗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表现突出。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双抗药物获批用于血液肿瘤及实体瘤治疗,另有超百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双抗分子的复杂结构,使其生产用细胞株开发面临显著挑战:
这就对细胞株筛选的通量和筛选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eacon®平台结合产量检测(DiGr Assay)、双抗正配率检测(Bispecific Heterodimer Assay)以及聚集体检测(Aggregation Assay),可以在细胞株筛选早期实现细胞株产量与产物质量的多维度评估,将大幅提升细胞株开发的效率和最终产物的品质。最后,Beacon®平台的细胞株稳定性预测功能(Population Dynamics),可以减少RCB建库成本和稳定性试验的工作量,进一步助力双抗细胞株的开发。以下,将展开介绍Beacon®平台的Bispecific Heterodimer Assay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Part.01
Beacon®单细胞光导系统
Bispecific Heterodimer Assay
双抗正确配对比例的检测已成为细胞株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一环。Beacon®单细胞光导平台,依托纳米流体芯片技术和光电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细胞株开发流程。除了单细胞分离、单克隆性验证以及高表达细胞株筛选外,Beacon®平台的bispecific heterodimer assay可以在细胞株开发的早期检测非对称双抗的正确配对比例,从而尽早地排除劣质克隆,节省后续验证的资源和人力,提高细胞株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
Beacon®的bispecific assay是在纳升流体芯片上开展的,NanoPen®微型化的体积(1.7nl)使得在细胞株开发早期开展质量检测成为可能。通过两次自定义的定量检测,如分别使用荧光标记的抗原-1和抗原-2开展两次连续检测,分别测得两个抗原的结合信号强度(Calibrated Pen Score),然后根据两个抗原Calibrated Pen Score的比值,比值越接近1:1意味着正确配对的双抗比例就越高,就可以筛选出产物正确配对比例高的优质细胞株。
图1:Bispecific assay的检测原理。
图2:Bispecific assay中Calibrated Pen Score的计算过程。A)Bispecific assay下的NanoPen,其中Channel Signal与Pen Signal的采集区域由蓝框标记。B)通过两点标准曲线计算Calibrated Pen Score,其中第一个点来自参比图像,经过背景扣除和平场校正后,该值坐标为(0,0),第二个点来自检测图像的Channel Signal,同样经过背景扣除和平场校正,其中试剂浓度已事先测定。然后根据Pen Signal(信号来自游离态检测试剂和结合态检测试剂),就可以计算出Pen内积累的产物浓度,即为Calibrated Pen Score。
Part.02
来自Incyte的案例分享
来自美国Incyte公司的专家Wang Shu分享了他们对Beacon®平台bispecific assay的方法学验证工作和细胞株筛选的实例。在建立bispecific assay之前,他们已经利用Beacon®平台开展单细胞克隆和表达量筛选,回收的细胞克隆经扩增后用Octet开展双抗产物正配比例的检测。虽然这个技术路线可以排除掉双抗正配比例低的细胞株,但回收细胞克隆的扩增已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成本。因此,他们在Beacon®平台上验证和实测了bispecific assay,结果显示bispecific assay能够高效地筛选出优质细胞株,进一步提高了细胞株筛选的效率。
他们选取了一系列已知正确配对比例的细胞克隆、mini pool和bulk pool用于验证。在实验摸索阶段他们发现A594-Ligand B会导致抗体聚集而无法准确检测表达量,因此最终选择了SpotLight Fc和A594-Ligand A开展bispecific assay。测试结果表明,Beacon®的bispecific assay测定的Arm-A:Fc比值与HPLC测定的比值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R2达到0.89(图3)。
图3:Beacon®芯片上开展的bispecific assay检测结果与CEX-HPLC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接着他们选取了一个bulk pool作为起始细胞样品,开展了正式的单细胞克隆和bispecific assay检测。如下图中的绿框所示,Arm-A/Fc比值在0.4-0.6,且Calibrated Pen Score数值较大(意味着产物表达量较高)的克隆被认为是“好克隆”。红框圈出的克隆,比值偏离0.5较多,被认为是“差克隆”而被挑取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表达量低的克隆(紫色框)也被挑取出来用于比较和验证。
图4:根据bispecific assay从bulk pool中挑取三组克隆。
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按比值0.4-0.6去筛选克隆,可以覆盖绝大部分的真优质克隆。该标准下被筛选出来的21个克隆中,19个克隆具有最高的产物质量(异源二聚体比例>80%)。
图5:根据bispecific assay设定0.4-0.6的筛选范围可以覆盖绝大多数优质克隆。
接着他们选取了42个克隆进入Fed-batch评估,其中7个克隆通过TubeSpin Bioreactor (TPP)评估,其余35个克隆用Ambr15进行评估。然后,研究人员对36个克隆的产物开展了CEX-HPLC分析以测定正配比例,剩余6个克隆因产量不够没有被分析。
用Ambr15开展fed-batch分析的35个克隆中,32个克隆的产量都高于pool的平均产量,最高的克隆产量是pool均值的4倍以上,由此可见Beacon®的产量检测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高产细胞株。
图6:Bispecific assay筛选出高产细胞株。
最后研究人员关联分析了36个克隆的CEX数据和Beacon®上测定的比值。结果显示来自Good Ratio组的9个克隆都具有好的正配比例(即True Positive),真阳性率为100%。来自Bad Ratio组的26个克隆,9个具有好的正配比例(即False Negative),17个具有差的正配比例(即True Negative),因此假阳性率为34.6%。为了进一步降低假阳性率,他们重新分析数据,最后确定将bispecific assay的筛选阈值设定为0.3-0.7时,真阳性率维持100%,而假阴性率可以显著降低到15%。因此,适当放宽筛选标准,是一种降低假阴性率的可选策略。实际操作中,可以优先导出比值接近理论值的克隆,然后再适当收集比值在两侧延伸区的克隆,从而既能够保证真阳性率,又能降低假阴性率,保证筛选的效率和克隆的品质。
图7:Bispecific assay实现100%的真阳性率,通过调整筛选阈值可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率。(注:图中虚线两侧外的绿色圆点标记的是False Negative,而红色三角形标记的是True Negative)
结 语
Incyte的案例分享,丰富地展示了Beacon®细胞株开发解决方案强大的筛选能力,通过bispecific assay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筛选早期就能够识别出高产且优质的细胞株,从而节省后续验证的成本和时间,并确保了项目交付的成果。
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开发 双特异性抗体(简称 “双抗”)是治疗性抗体领域极具创新性的分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可同时靶向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较于传统单...
重大进展!据央视报道,我国首款获批的干细胞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取得突破进展:首张干细胞药物处方在京开出,接受该药物治疗的首位患者现已顺利出院。 ...
²²⁵Ac:癌症靶向α疗法明星核素 面临检测挑战 锕-225(²²⁵Ac)因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和短射程特性,成为前列腺癌、白血...
投诉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