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玮驰 > 动态资讯

治疗性抗体发现的最新进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全人抗体以及推动抗体发现的技术

时间:2025-04-10 来源:上海玮驰仪器有限公司 阅读:143

来源:布鲁克细胞分析

作者:Vincent Pai

治疗性抗体正在改变医学,为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提供精准治疗。抗体发现和抗体工程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以及全人抗体等方法加速了治疗性药物开发的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最新趋势以及像Beacon®光导微流控等技术平台如何重塑抗体发现流程。

为什么治疗性抗体是变革者

抗体是生物制药行业的基石,旨在靶向特定的病变细胞,同时不损伤健康细胞。然而,传统的抗体发现方法劳动密集且耗时。此外,随着未修饰抗体变得越来越少见,新的基于抗体的方法为利用现有的抗体序列和/或临床安全性概况提供了创新方式,以推进更有效、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疗法。让我们一同探索正在革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抗体发现的关键进展

双特异性抗体:双重靶向能力

双特异性抗体被设计为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这种双重靶向能力在肿瘤学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癌细胞和T细胞,增强免疫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例如,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BiTE)Blinatumomab已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方面显示出临床疗效(Yu等人,2017)。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靶向精准治疗

ADCs结合了抗体的特异性和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上的特定抗原,ADCs将强效治疗药物直接输送到作用部位,最小化脱靶效应。值得注意的进展包括FDA批准的药物Enhertu和Polivy,它们使用优化的连接子(linker)和载荷(payload)来提高治疗效果(Su等人,2021)。

全人源抗体:提高兼容性

转基因动物模型、噬菌体展示文库和计算辅助设计的进步促进了抗体人源化和全人源抗体的生产,降低了免疫原性,提高了治疗兼容性(Almagro等人,2018)。

人工智能(AI)在抗体发现和抗体工程中的应用:更智能、更快、更好

人工智能正在通过预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从头设计抗体候选物以及优化亲和力和稳定性来改变抗体发现和抗体工程。机器学习模型分析高通量筛选产生的大量数据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精度识别先导候选物(lead candidates)(Makowski等人,2023)。

单细胞技术:前所未有的精准度

现代单细胞分析平台允许快速筛选数万个产生抗体的B细胞,加速了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抗体的发现(Leung等人,2020)。

重塑行业的趋势

合成和模块化抗体:合成生物学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创建模块化抗体形式,例如纳米抗体和单链可变片段(scFvs)。这些较小的构建体表现出更好的组织穿透性和可制造性,扩展了它们的治疗应用(Asaadi等人,2021)。

扩展的治疗靶点:抗体治疗的范围正在从癌症扩展到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一转变是由靶点识别和验证工具的进步推动的(Lee等人,2018)。

个性化抗体疗法:随着精准医学的日益重视,针对个体患者遗传和疾病特征的个性化治疗性抗体正在成为现实。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方法是这一趋势的核心(An,2010)。

Beacon®光导微流控平台

在治疗性抗体发现中的作用

Beacon®光导微流控平台以其功能筛选前置、高通量单B细胞的特性,最大化了抗体开发的成功率。其主要贡献包括:

单细胞表征和分析:Beacon®平台能够快速分离和表征单个抗体产生细胞,使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识别高表现克隆。这一能力显著减少了识别先导候选物所需的时间。

高通量功能检测:Beacon®平台将多种功能检测(如结合亲和力和表位特异性)直接整合到单细胞工作流程中。这减少了下游筛选的劳动强度。

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将实时数据捕获与高级分析相结合,Beacon®平台使研究人员能够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高可重复性并缩短开发周期。

治疗性抗体的未来

人工智能、像Beacon®这样的先进平台以及尖端抗体形式的交叉正在开启生物制药创新的新纪元。凭借这些工具,行业能够满足对更快、更有效抗体疗法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