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玮驰 > 动态资讯

bioRxiv | MMR疫苗诱导麻疹病毒人源中和抗体图谱

时间:2025-10-21 来源:上海玮驰仪器有限公司 阅读:19

来源:布鲁克细胞分析

作者:Bear

引言

麻疹,这个曾让全球每年数千万儿童发烧-咳嗽-皮疹的古老病毒,在麻腮风三联疫苗 (MMR) 问世后被迅速压制。但2025年全球病例再次飙升——WHO 数据显示,仅 2025 年 1–7 月已报告 30 余万例,美国出现35起聚集性疫情。疫苗覆盖率下滑让免疫脆弱人群暴露于无药可治的境地:目前临床仍无获批特效药,暴露后只能被动输注混合免疫血浆。

La Jolla免疫研究所Erica Ollmann Saphire团队9月15日在 bioRxiv 发布的最新预印本,首次从一名接种 MMR 逾50年的健康捐赠者体内,分离到100余株全人源麻疹中和单抗,并解析了17 株代表性抗体的高分辨结构,直接锁定 9 大保守表位。研究同时证明,单次低剂量(1 mg/kg)预防性给予其中 4 株抗体即可在棉鼠(Sigmodon hispidus)肺内将病毒载量降低 50–200 倍,其中最优抗体 4F09 更是把病毒载量降到检测限以下。

整个发现链条的起点,正是 Bruker Cellular Analysis 的 Beacon® 单细胞光导平台——它在 10 天内由 1 毫升外周血样本,获得了292 个 H特异、569 个 F 特异的可测序克隆,为后续结构-功能-体内保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背景

麻疹病毒(MeV)依靠表面 H(血凝素)与 F(融合蛋白)两柄“钥匙”入侵。尽管 MMR 疫苗诱导的抗体可交叉中和全部 24 种基因型,但人体究竟产生哪些抗体、靶向哪些位点、哪些表位真正发挥作用等基本作用机制一直是空白:

  • 过去 40 年仅报道过 2 株人源 Fab,结构信息为零;
  • 动物免疫获得的鼠源 mAb 与人源应答是否一致,无从验证;
  • 疫苗株与野毒株在 H/F 表位保守性如何,缺乏系统评估。

因此,绘制人源抗体图谱、找到可用于暴露后干预的即取即用全人单抗,成为填补临床空白的迫切需求。

实验结果与结论

1捐赠者筛选与记忆 B 细胞捕获

团队先在 20 份成人血清中检测 H/F 结合滴度,锁定 56 岁女性捐赠者 #3920(童年两剂 MMR,5 年前加强 1 剂)。其外周血中 H-记忆 B 细胞 0.42%,F-记忆 B 细胞 0.96%,约为普通疫苗应答者的 5–10 倍。

2Beacon 单细胞光导获取特异性中和抗体

  • 通过LLME清除细胞毒性干扰,分别用HECT和FECT探针富集3920号供者的麻疹特异性记忆B细胞;富集后的H/F记忆B细胞经10天激活,导入Beacon进行筛选。
  • 分别用生物素化 HECT-AF555 与 FECT-AF647 在 Beacon® 11K 芯片上完成 30 min 实时分泌检测,并回收抗原阳性的B细胞;
  • 10 天内从 861 个抗原阳性单细胞中回收重轻链可变区,成功率 97%,克隆至人 IgG1 骨架。

图1. 麻疹病毒H/F抗原特异性B细胞富集和Beacon筛选工作流程。

3高通量表位分型

52 株 H-mAb 分出 4 大群(HE-1–4),46 株 F-mAb 分出 5 大群(FE-1–5)。负染电镜快速锁定 12 个 Fab-抗原复合物 footprint,为后续冷冻电镜提供精确占位信息。

4高分辨结构解析

利用 3.2 Å–2.3 Å 冷冻电镜,研究团队揭示:

  • H 蛋白上最保守的受体结合沟被 81% 的抗体识别;
  • periphery 位点(HE-4)抗体 1C08 通过阻断 H-F 相互作用实现超强中和(EC50 0.013 µg/mL);
  • F 蛋白顶端“融合发动环”被 抗体4F09 锚定,三聚体被锁死在融合前态,体内保护力最强。

图2. 抗体表位分型及抗体-H/F抗原复合物结构解析

5基于棉鼠模型的体内保护验证

  • 1 mg/kg 剂量下,4F09(抗 F 顶端)使肺部病毒降至检测限以下;
  • 1C08(抗 H periphery)与3A12(抗 F 侧壁)均实现 ≥1.7 log10下降;
  • 体外中和与体内保护总体正相关(r = 0.50),但 Beacon筛选到的顶端/侧壁 F 抗体普遍“实测保护力>体外 IC90 预期”,提示结构锁定效应在动物水平被放大。

图3. 不同保护机制的H/F表位抗体在基于棉鼠模型的体内保护验证

6表位保守性

对麻疹病毒已知的 2350 条 H 与 1436 条 F 序列进行分析,4F09、1C08、4D08 等高效抗体接触的残基 99.4–100% 保守,提示这些抗体可广谱抗逃逸。

小结

本研究首次绘制了MMR 疫苗真实诱导的人源抗体全貌,证明:

1同时靶向 H(受体沟/外周)与 F(顶端/侧壁)可协同封锁病毒入侵-融合两步骤;

2分离到的 4F09、1C08 等全人单抗具备“一次给药、即刻保护”的暴露后干预潜力;

3Beacon 光导平台以单细胞实时检测的方式,在 10 天内完成从记忆 B 细胞到可表达克隆的全链条捕获,是加速抗体发现的核心引擎。

Beacon 亮点

  • 高通量:11,000个纳升级 NanoPen并行,一次运行即筛选获得 >800 个抗原特异性 B 细胞;
  • 分泌抗体筛选:30 min内检测 IgG 分泌 + 抗原结合双信号,假阳性率极低;
  • 节省样本:仅用 1-5 mL 外周血完成 100 株 mAb 克隆,为儿科、老年人、稀有疫苗应答者研究提供可能;
  • 缩短周期:Beacon 筛得的抗体分子无需基因合成,可直接克隆用于重组表达、冷冻电镜,缩短“发现-结构-功能”周期至 4 周。

随着麻疹疫情回潮,全球对“即取即用”单抗疗法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Beacon 在该研究中展现的“单细胞精度 + 结构级质量”优势,为快速响应高威胁病原体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抗体发现路径。La Jolla 团队已就 4F09、1C08 等抗体提交临时专利,并计划推进临床前 GLP 毒理与 CMC 研究——从记忆 B 细胞到救命疗法,Beacon 让这条昔日漫长的路径在 3 个月内成为现实。